活到老,學到老。
3.0
|
書不記,熟讀可記;義不精,細思可精;惟有志不立,直是無著力處。
3.0
|
為學之道,莫先於窮理;窮理之要,必先於讀書。
3.0
|
只令畫閣臨無地,宿昔新詩滿繫船。
2.0
|
舉一而反三,聞一而知十,及學者用功之深,窮理之熟,然後能融會貫通,以至於此。
2.0
|
讀而未曉則思,思而未曉則讀。
2.0
|
讀書之樂何處尋,數點梅花天地心。
1.0
|
問渠哪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。
|
知之越明,則行之越篤;行之越篤,則知之益明。
|
百學須先立志。
|
學者須先立志。今日所以悠悠者,只是把學問不曾做一件事看,遇事則且胡亂恁地打過了,此只是志不立。
|
三姑六婆,實淫盜之媒。婢美妾嬌,非閨房之福。奴僕勿用俊美,妻妾切忌艷妝。祖宗雖遠,祭祀不可不誠。子孫雖愚,經書不可不讀。居身務期質樸,教子要有義方。勿貪意外之財,勿飲過量之酒。
|
中原佳氣鬱蔥蔥,河山壯宮闕。丞相功成千載,映黃流清澈。
|
兩鬢全期煙樹綠,方瞳好映寒潭碧。但一年、一度一歸來,歡何極。
|
勝日尋芳泗水濱,無邊光景一時新。
|
半畝方塘一鑒開,天光雲影共徘徊。
|
卻恐陰晴無定度,從教紅白一時開。多情蜂蝶早飛來。
|
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,後之人則以石為玉而又炫之也。
|
句穩翻嫌白俗,情高卻笑郊寒。蘭膏元自少陵殘,好處金章不換。
|
壓架年來雪作堆,珍叢也是近移栽。肯令容易放春回。
|
大凡敦厚忠信,能攻吾過者,益友也;其謅媚輕薄,傲慢褻狎,導人為惡者,損友也。
|
好雨初晴仍半暖,金釭玉斝開瑤席。更流傳、麗藻借江天,留春色。
|
客愁無勝集,集勝無愁客。醒似醉多情,情多醉似醒。
|
富貴有餘樂,貧賤不堪憂。誰知天路幽險,倚伏互相酬。
|
怪是春來常不醒。楊柳堤邊,杏花村裏,醉了重相請。
|
應笑俗李麤桃,無言翻引得,狂蜂輕蝶。爭似黃昏閒弄影,清淺一溪霜月。
|
施惠勿念,受恩莫忘。凡事當留餘地,得意不宜再往。人有喜慶,不可生妒忌心。人有禍患,不可生喜幸心。善欲人見,不是真善。惡恐人知,便是大惡。見色而起淫心,報在妻女。匿怨而用暗箭,禍延子孫。
|
明日回頭江樹遠,懷賢。目斷晴空雁字連。
|
春晝五湖煙浪,秋夜一天雲月,此外盡悠悠。永棄人間事,吾道付滄洲。
|
春色慾來時,先散滿天風雪。坐使七閩松竹,變珠幢玉節。
|
暮江寒碧縈長路,路長縈碧寒江暮。花塢夕陽斜,斜陽夕塢花。
|
暮雨朝雲不自憐,放教春漲綠浮天。
|
朋友,以義合者。
|
少年易老學難成,一寸光陰不可輕。未覺池塘春草夢,階前梧葉已秋聲。
|
梅花發,寒梢掛著瑤臺月。瑤臺月,和羹心事,履霜時節。
|
畫角吹殘,瑤臺夢斷,直下成休歇。綠陰青子,莫教容易披折。
|
睡處林風瑟瑟,覺來山月團團。身心無累久輕安,況有清池涼館。
|
禮即理也。
|
秀野詩翁,念故山、十年乖隔。聊命駕、朱門舊隱,綠槐新陌。
|
等閒識得東風面,萬紫千紅總是春。
|
絕艷誰憐,真心自保,邈與塵緣隔。天然殊勝,不關風露冰雪。
|
而今白髮羞垂領。靜裏時將舊遊省。
|
胸懷坦蕩,正大光明。
|
臨風一笑,問羣芳誰是,真香純白。獨立無朋,算只有、姑射山頭仙客。
|
自修則人不得以非理相加。
|
自敬,則人敬之;自慢,則人慢之。
|
與肩挑貿易,勿佔便宜。見貧苦親鄰,須多溫恤。刻薄成家,理無久享。倫常乖舛,立見消亡。兄弟叔侄,須多分潤寡。長幼內外,宜法屬辭嚴。聽婦言,乖骨肉,豈是丈夫。重資財,薄父母,不成人子。嫁女擇佳婿,毋索重聘。娶媳求淑女,毋計厚奩。
|
落日照樓船,穩過澄江一片天。珍重使君留客意,依然。
|
記得孤山山畔景。一灣流水,半痕新月,畫作梅花影。
|
請看東門黃犬,更聽華亭清唳,千古恨難收。何似鴟夷子,散發弄扁舟。
|
過裏社,將兒侄。談往事,悲陳跡。喜尊前現在,鏡中如昔。
|
酒闌山月移雕檻,歌罷江風拂玳筵。
|
野橋流水聲嗚咽,行人立馬空愁絕。空愁絕,為誰凝佇,為誰攀折。
|
雪消春水東風猛。簾半卷、猶嫌冷。
|
青鳥外,白鷗前,幾生香火舊因緣。
|
風月從今別一川。離緒悄危弦,永夜清霜透幕氈。
|
鴟夷子,成霸業,有餘謀。致身千乘卿相,歸把釣漁鉤。
|
不以一毫私利自蔽,不以一毫私慾自累。
|
世路無如貪慾險,幾人到此誤平生。
|
讀書之法,在循序漸進,熟讀而精思。
|
官無大小,凡事只是一個公字。
|
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,日改月化,便是長進。
|
信猶五行之土,無定位,無成名,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。
|
守正直而佩仁義。
|
涵養、致知、力行三者,便是以涵養為首,致知次之,力行又次之。
|
敬字工夫,乃是聖門第一義……無事時,敬在裡面;有事時,敬在事上,有事無事,吾之敬未嘗間斷。
|
敬者何?不怠慢、不放蕩之謂也。
|
為學正如撐上水船,一篙不可放緩。
|
為學讀書,須是耐煩。
|
立志不堅,終不濟事。
|
在心為志,發言為詩。
|
志者詩之本也。
|
小勇,血氣所為;大勇,義理所發。
|
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。
|
百尺竿頭,更進一步。
|
虛心順理,學者當守此四字。
|
仁之發處自是愛。
|
讓者,禮之實也。
|
人有恥,則能有所不為。
|
為學乃能變化氣質耳。
|
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的關鍵,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,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。
|
謙固美名,過謙者,宜防其詐。默為懿行,過默者,宜防其奸。
|
自古聖賢,皆以心地為本。
|
一心可以興邦,一心可以喪邦,只在公私之間爾。
|
天下事,壞於懶於私。
|
君子小人趣向不同,公私之間而已。
|
君子小人,如冰炭之不相容,薰蕕之不相入。
|
君子於細事未必可觀,而才能足以任重;小人雖器量淺狹,而未必無一長可取。
|
治國之道,在乎猛寬得中。
|
人之進學在於思,思則能知是與非。
|
凡名利之地,退一步便安穩,只管向前便危險。
|
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惡,如沐浴其身以去垢。
|
讀書無疑者,須教有疑,有疑者,卻要無疑,到這裏方是長進。
|
讀書之法無它,惟是篤志虛心,反復詳玩,為有功耳。
|
讀書譬如飲食,從容咀嚼,其味必長;大嚼大咀,終不知味也。
|
讀書有三到,謂心到,眼到,口到。心不在此,則眼看不仔細,心眼既不專一,卻只漫浪誦讀,決不能記,久也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,心既到矣,眼口豈不到乎?
|
讀書,始讀,未知有疑;其次,則漸漸有疑;中則節節是疑。過了這一番,疑漸漸釋,以至融會貫通,都無所疑,方始是學。
|
讀書之樂樂陶陶,起並明月霜天高。
|
學固不在乎讀書,然不讀書則義理無由明。
|
大抵觀書須先熟讀,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;繼以精思,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,然後可以有得也。
|
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,聳起精神,豎起筋骨,不要困,如有刀劍在後一般。就一段中須要透,擊其首則尾應,擊其尾則首應,方始是。不可按冊子便在,掩了冊子便忘。
|
讀書貪多,最是大病。
|
少年易學老難成,一寸光陰不可輕。
|
命為志存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