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Google-Login]
丹尼爾·笛福
Daniel Defoe
1660-09-13
1731-04-24
gb

丹尼爾·笛福(英語:Daniel Defoe),原名丹尼爾·福(Daniel Foe),英國小說家、新聞記者、小冊子作者、政治間諜。其作品主要敘述個人通過努力,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戰勝困難。情節曲折,採用自述方式,可讀性強。並表現了當時追求冒險,倡導個人奮鬥的社會風氣。 其新聞寫作《風暴》是現代新聞業的先驅作品之一。 其代表作《魯賓遜漂流記》聞名於世,魯賓遜成為與困難抗爭的典型,因此他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。
[參考網址]
格言數:17
一個要教育別人的人,最有效的辦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。 4.0
醉漢是地獄的寵兒。 3.0
需要時好人也會變成惡棍。 3.0
一個人只是呆呆地坐著,空想著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,是沒有用的。
假如你要尊重真理,就要預期在腹背受難。
只要我還能劃水,我就不肯被淹死,只要我還能站立,我就不肯倒下。
只要有可能,人人都會成為暴君,這是大自然賦予人的本性。
可見,我們一般人,非要親眼看見更惡劣的環境,就無法理解原有環境的好處;非要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,就不懂得珍視自己原來享受到的東西。
在不同的環境中,人類的情感怎樣變幻無常啊!我們今天所愛的,往往是我們明天所恨的;我們今天所追求的,往往是我們明天所逃避的;我們今天所願望的,往往是我們明天所害怕的,甚至是膽戰心驚的。
在人類的感情裏,經常存在著一種隱秘的原動力,這種原動力一旦被某種看得見得目標吸引,禍事被某種雖然看不見,卻想像得出來的目標所吸引,就會以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動著我們的靈魂向那目標撲過去,如果達不到目標,就會叫我們痛苦得受不了。
在最不幸的處境之中,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,從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。
我丈夫在我回來後還在那待了很長時間,安排我們的事情。起先我想回去找他,但是照他的意思我就改了主意,他也回到了英國。我們決定在英國度過我們的餘生,用餘生去懺悔我們前世的罪孽。
我完全不顧父願,甚至違抗父命,也全然不聽母親的懇求和朋友們的勸阻。我的這種天性,似乎注定了我未來不幸的命運。
等待大難臨頭比遭難本身更令人痛苦,尤其是無法逃避這種災難而不得不坐等其降臨,更是無法擺脫這種擔驚受怕的恐懼。
美德藐視人間的一切譏嘲,清白越受到誹謗身份越高。
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,若不是預先計算一下需要多少代價,若不是預先對自己的力量做一個正確的估計,那真是太愚蠢了。
做父母的對於子女的早年教育絕不是一種無效勞動。雖然在某些年月時,好像被教育者處於沉睡狀態,沒有見到效應;但是,到後來終有一天,會看見大有好處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