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教育?培養良好的習慣就是教育。
|
一個學校的教師都能為人師表,有好的品德,就會影響學生,帶動學生,使整個學校形成一個好校風,這樣有利於學生的德、智、體全面發展,對學生的成長大有益處。
|
一輩子堅持自學的人就是一輩子自強不息的人。
|
人們最高精神的連鎖是文學,使無數弱小的心團結而為大心,是文學獨具有力量。文學能揭穿黑暗,迎接光明,使人們拋棄卑鄙和淺薄,趨向高尚和精深。
|
做教師最主要的是不說假話。要求學生做到的,自己要先做到。
|
只有做學生的學生,才能做學生的先生。
|
各種學科的教學都一樣,無非教師幫著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。
|
各種學科除了各自的目標之外,有個共通的總目標,就是:教育學生,使之成為國家的合格公民。
|
品德教育重在實做,不在於能說會道。
|
唯有老師善讀善寫,乃能導引學生漸進於善讀善寫。
|
國文是兒童所需要的學科,國文是發展兒童心靈的學科。
|
在教育來學的人的同時,要特別注意引導他們知變、求變、善變,有所改革,有所創新。
|
在教育方面,什麼學制、備課、訓導綱要、教科書籍,比起教師來,都居於次要地位。
|
在現代中國做一個人,決不可放棄豐富自己,充實自己的每一個機會。
|
學校教育應當使受教育者一輩子受用。
|
學校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。
|
小學教育的價值,就在於打定小學生一輩子有真實明確的人生觀的根基。
|
就作用的方面說,進步的教育偏重薰陶。就領受的方面說,進步的教育偏重自得。
|
師範教育是推進和革新教育事業的根本。
|
德行須從民主來修養。
|
或說寫似技能而非技能,實際是其人的表現。
|
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,其義在「引導」,並非一切由教師主動,學生處於被動地位,只聽教師講說。
|
把依賴性的「受教育」轉變為主動性的「自我教育」。
|
教師並非教書,而是教育學生。
|
教師之為教,不在全盤授予,而在相機誘導,必令學生運其才智,勤其練習,領悟之源廣開,純熟之功彌深,巧為善教者也。
|
教師和學生是朋友,在經驗和知識上,彼此雖然有深淺廣狹的差別,在精神上卻是親密體貼的朋友。
|
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,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習慣。
|
教師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。
|
教師得先肯負責,才能談到循循善誘,師生合作。教師不負責,有的因為對教學本無興趣,當教師只是暫局。這種人只有嚴加淘汰一法。
|
教師應該為學生的一生著想,要想想學生將來怎樣一輩子做人,想想做一個社會主義的好公民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知識品德。
|
教師要使自己的教育活動真正有益於學生,有益於教學質量的提高,教師之間就要團結合作,互相配合。
|
教是為了不教。
|
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。
|
教習某科為教學工作,薰陶善誘為教育工作,凡為教師,固宜教學與教育兼任也。
|
教育之要點,當天逾養成兒童正確精神之思想能力。
|
教育工作不限於課堂教學,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一起抓,才能使學生受到更多的實益,打下德、智、體全面發展的基礎。
|
教育方面,宜將兒童所固有文藝家的宇宙視善為保留,一方固須使其獲得實際生活所需的知識,一方更須以藝術的陶治培養其直覺、感情和想像。
|
教訓對於兒童,冷酷而疏遠;感情對於兒童,卻有共鳴似的作用。所以諄諄告語不如使之自化。
|
文當然要作的,但是要緊的在乎做人。
|
無論哪一種能力,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,打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。
|
當教師的人,應當講究修養。
|
盡量運用語言文字並不是生活上一種奢侈的要求,實在是現代公民所必須具有的一種生活能力。
|
端正教育思想是改革教育最緊要之點。
|
讀書忌死讀,死讀鉆牛角。
|
養成習慣,換個說法,就是教育。
|
理想是事業之母。
|
培育能力的事必須繼續不斷地去做,又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,提高學習效率,才會成功。
|
教育是什麼?就單方面講,只須一句話,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。
|
教師當然須教,而尤宜致力於「導」。導者,多方設法,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,卒底於不待教師教授之謂也。
|
讀書忌死讀,死讀鑽牛角。
|
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須教。
|
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,不是教學生,乃是教學生學。
|
教師有獨立的思考與見解,又能不斷研究和實踐,掌握啟發學生和引導學生的方法,才能使學生得到實在的益處。
|
積千累萬,不如養個好習慣。
|
教師之為教,不在全盤授予,而在相機誘導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