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Google-Login]
華羅庚
1910-11-12
1985-06-12
cn

華羅庚,男,江蘇金壇人,中國現代數學家,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,中國科學院院士,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,全國政協前副主席,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委員。他是中國解析數論、典型群、矩陣幾何學、自守函數論與多元複變函數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奠基者,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。
[參考網址]
格言數:38
研究但是知不足,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。虛偽的謙虛,僅能贏得庸俗的掌聲,而不能求得真實的進步。 4.0
我想,人有兩個肩膀,應該同時發揮作用,我要用一個肩挑著送貨上門的擔子,把科學知識和科學工具送到工人師傅手裡;另一個肩膀可以作人梯,讓青年們踏著攀登科學的更高一層山峰。 3.0
要循序漸進!我走過的道路,就是一條循序漸進的道路。 3.0
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,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,才會做出更好的成績來。
凡是較有成就的科學工作者,毫無例外地都是利用時間的能手,也都是決心在大量時間中投入大量勞動的人。
天才是不足恃的,聰明是不可靠的,要想順手揀來的偉大科學發明是不可想像的。
搞科學做學問,要「不空不鬆,從嚴以終」,要很嚴格地搞一輩子工作。
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,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。只有不畏攀登的採藥者,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,才能登上高峯採得仙草,深入水底覓得驪珠。
科學成就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,惟有長期的積聚才能由點滴匯成大海。
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,不可能靠運氣來創造發明,對一個問題的本質不了解,就是碰上機會也是枉然。入寶山而空手回,原因在此。
科學的靈感,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。如果說,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,那麼這種「偶然的機遇」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,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,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的人,而不會給懶漢。
在學習中要敢於做減法,就是減去前人已經解決的部分,看看還有那些問題沒有解決,需要我們去探索解決。
數無形時少直覺,形少數時難入微,數與形,本是相倚依,焉能分作兩邊飛。
宇宙之大,粒子之微,火箭之速,化工之巧,地球之變,生物之謎,日用之繁,無處不用數學。
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,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更重要。
數缺形時少直觀,形缺數時難入微「又說」要打好數學基礎有兩個必經過程:先學習、接受「由薄到厚」;再消化、提煉「由厚到薄」。
人家幫我,永誌不忘;我幫人家,莫記心頭。
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、短促的,如果我們要把短短的生活過程使用得更有效力,我們最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前人生命的延續,是現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,同時也是後人生命的開端。如此延續下去,科學就會一天比一天燦爛,社會就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。
任何一個人,都要必須養成自學的習慣,即使是今天在學校的學生,也要養成自學的習慣,因為遲早總要離開學校的!自學,就是一種獨立學習,獨立思考的能力。行路,還是要靠行路人自己。
學習和研究好比爬梯子,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,企圖一腳跨上四五步,平地登天,那就必須會摔跤了。
日累月積見功勛,山窮水盡惜寸陰。
獨立思考能力,對於從事科學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,都是十分必要的。在歷史上,任何科學上的重大發明創造,都是由於發明者充分發揮了這種獨創精神。
科學是實事求是的學問,來不得半點虛假。
自學,不怕起點低,就怕不到底。
壯士臨陣決死哪管些許傷痕,向千年老魔作戰,為百代新風鬥爭。慷慨擲此身。
做學問,做研究工作,必須持之以恆,不怕失敗。摔倒了,爬起來想一想,再前進。
錦城雖樂,不如回故鄉;樂園雖好,非久留之地。歸去來兮。
「難」也是如此,面對懸崖峭壁,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,但用斧鑿,能進一寸進一寸,得進一尺進一尺,不斷積累,飛躍必來,突破隨之。
獨立思考能力是科學研究和創造發明的一項必備才能。在歷史上任何一個較重要的科學上的創造和發明,都是和創造發明者的獨立地深入地看問題的方法分不開的。
埋頭苦幹是第一,發白才知智叟呆。勤能補拙是良訓,一分辛苦一分才。
為了抉擇真理,為了國家民族,我要回國去!
虛偽的謙虛,僅能博得庸俗的掌聲,而不能求得真正的進步。
人做了書的奴隸,便把活人帶死了。……把書作為人的工具,則書本上的知識便活了。有了生命力了。
在尋求真理的長河中,唯有學習,不斷地學習,勤奮地學習,有創造性地學習,才能越重山跨峻岭。
聰明在於學習,天才在於積累。……所謂天才,實際上是依靠學習。
抓住自己最有興趣的東西,由淺入深,循序漸進地學。
我們每個人手裡都有一把自學成才的鑰匙,這就是:理想、勤奮、毅力、虛心和科學方法。
見面少敘寒暄話,多把藝術談幾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