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有良好的社會,必先有良好的個人,要有良好的個人,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。
3.0
|
我們教書,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,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講給學生聽,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,教員不講也可以,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,才去幫助他。
|
各級教育,應於訓練上一律勵行勞動化,使青年心理上確立尊重職業之基礎,且使獲得較正確之人生觀。
|
囊括大典,網羅眾家;思想自由,兼容並包。
|
對於學生的希望:一、自己尊重自己。二、化孤獨為共同。三、對自己學問能力的切實了解。四、有計劃的運動。
|
德育實為完全人格之本,若無德,則雖體魄智力發達,適足助其為惡,無益也。
|
所謂健全的人格,內分四育,即:(一)體育,(二)智育,(三)德育,(四)美育。…學校教育注重學生健全的人格,故處處要使學生自動。
|
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,給他們能發展自己的能力,完成他的人格,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責任;不是把被教育的人,造成一種特別器具,給抱有他種目的人去應用的,……教育是要個性與羣性平均發達的。
|
教育者,非為已往,非為現在,而專為將來。
|
純粹之美育,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,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損,而使人我之見、利己損人之思念,以漸消沮者也。蓋以美為普遍性,決無人我差別之見能參入其中。……美以普通性之故,不復有人我之關係,遂亦不能有利害之關係。
|
美者,循超逸之快感,為普遍之斷定,無鵠的而有則,無概念而必然者也。
|
美育者,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,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。……美育者,與智育相輔而行,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。
|
人的健全,不但靠飲食,尤靠運動。
|
殊不知有健全之身體,始有健全之精神;若身體柔弱,則思想精神何由發達?或曰,非困苦其身體,則精神不能自由。然所謂困苦者,乃鍛煉之謂,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。
|
對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來說,戰爭是合理的。
|
博愛者,人生最貴之道德也。人之所以能為人者以此。茍其知有一身而不知有公家,知有一家而不知有社會,熟視其同胞之疾苦顛連,而無動於衷,不一為之援手,則與禽獸奚擇焉?
|
中國人是富於美感的民族。
|
愛國之心,實為一國之命脈。
|
弘獎學術啟文明,栽桃種李最多情。
|
與其守成法,毋寧尚自然;與其求劃一,毋寧展個性。
|
尚自然,展個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