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Google-Login]
洛克

格言數:40
知識歸根結底由經驗而來。 4.0
禮儀是在他的一切別種美德之上加上一層藻飾,使它們對他具有效用,去為他獲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與好感。 3.0
假如沒有法律他們會更快樂的話,那麼法律作為一件無用之物自己就會消滅。 3.0
兒童恐怖的重要基礎既然是痛苦,鍛煉兒童使他們不恐怖、不怕危險的方法就是使他們受慣痛苦。 2.0
假如自負,虛榮心或憤怒使兒童失去了恐怖,或者使他不聽恐怖心的勸告,這種心理便應該採取適當的方法消除掉,應該使他稍稍考慮一下,降低火氣,三思而後行,看看眼前的事值不值得冒險。
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。
擁有豐富經驗的我們的知識無不以經驗為基礎,一言以蔽之,知識全由經驗而來。
真正的堅忍是當一個人無論遇到什麼災禍或危險的時候,他都能夠鎮靜自處,盡責不輟。
對於對方的無禮的一種無言的非議和責備,而這種譏諷是使誰都會感受到不安的。
在一切能夠接受法律支配的人類的狀態中,哪裡沒有法律,那裡就沒有自由。
一個理性的動物,就應該有充分的果斷和勇氣,凡是自己應做的事,不應因裡面有危險就退縮;當他遇到突發的或可怖的事情,也不應因恐怖而心裡慌張,身體發抖,以致不能行動,或者跑開來去躲避。
人生的磨難是很多的,所以我們不可對於每一件輕微的傷害都過於敏感。在生活磨難面前,精神上的堅強和無動於衷是我們抵抗罪惡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。
當孩子年齡較大之後,他就應該能去做他天性中所不敢做的更勇敢的事。最初要幫助他逐漸讓他去做,直到練習產生了較大的自信力,做的好了為止。
新的意見往往被認為可疑,以致於常常遭到反對,這沒有別的原因,只是新的意見還沒有大眾化的原故。
他們一旦進入社會,與人交接,一方面固然可以增加知識和自信,同時也容易使他們失去他們的德行;所以他們對於德行是不能不在事先多如準備,使它深深固定在他們身上的。
智育只能是德育的輔助品,學問只能作為輔佐品德之用,對於心地良好的人來說,學問對於德行與智慧都有幫助;對於心地不是良好的人來說,學問就會使他們變得更壞。
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全的身體。
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。
一種天性的粗暴,使得一個人對別人沒有禮貌,因而不知道尊重別人的傾向、氣性或地位。這是一個村鄙野夫的真實標志,他毫不注意什麼事情可以使得相處的人溫和,使他尊敬別人,和別人合得來。
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得好的,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。但是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後,便用不著藉助記憶,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。
謙遜和服從使他們更適於受教導;所以事先盡可以不必過於注意自信的養成。最該花時間,下功夫和努力的,是使他們獲得德行的原則、實踐和良好的教養。這才是他們應該事先多加準備的事,免得後來容易失掉。
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,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。
你的舉止應溫和,即使懲罰他們,態度還是要鎮定,要使他們覺得你的作為是合理的,對於他們是有益的,而且是必要的。
名譽雖然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則和標準……但是它離德行的真正原則和標準是最近的……它是一種指導兒童和鼓勵兒童的正當方法。
因為兒童應該很少受到鞭笞的懲罰,所以我覺得斥責過多,尤其是盛怒呵斥,結果,差不多也是同樣的不好。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,同時可以減少孩子對父母的尊敬。
如果誰希望自己的兒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,他自己便應十分尊重他的兒子。
德性越高的人,其他一切成就的獲得也越容易。
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。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,第一次弄錯了,決不能借第二次、第三次去補救,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。
兒童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之後,尊重與羞辱對於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種刺激。如果您能使兒童愛好名譽,懼怕羞辱,你就是他們具備一個真正的原則,這個原則就會永遠發生作用。
我們想使兒童變得聰明、賢良、磊落的人,用鞭撻以及別種奴隸性的體罰去管教他們是不合適的。只有萬不得已的時候,和到了極端的情形之下,才能偶爾使用。反之,用兒童心愛的事物去獎勵兒童,去討取兒童的歡心,也應該同樣小心的避免。
鞭撻或呵斥是應該謹慎地避免的。它只是彌縫了目前,使傷口結上一層皮膜,對於痛楚的核心仍然沒有觸到。只有出自內心的羞恥心和不願見惡於人的畏懼心,才是一種真正的約束。
一個人的各種品性之中,德行是第一位的。
有健康的身體,才有健康的精神。
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之身體,凡是身體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麼別的奢望了。身體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,即使得到了別的種種,也是徒然。
禮貌是一種語言。它的規則與實行,主要要從觀察,從那些有教養的人們舉止上去學習。
教育的事業並非使年輕人能完美地從事科學研究,而是要開闊年輕人的心胸,使其能盡力運用自己之所長。
我敢說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中,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,或有用或無用,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。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,便是由於教育之故。
閱讀只是給頭腦提供認識的材料;思考才使我們閱讀的東西成為我們自己的。
事實上一切教育歸根結蒂都是為了培養人的良好習慣。
不管會引起人們怎樣的誤解,法律的目的不是廢除或限制自由,而是保護和擴大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