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Google-Login]
村上春樹
1949-01-12
jp

村上春樹(日語:村上 春樹/むらかみ はるき Murakami Haruki),日本小說家、美國文學翻譯家。熱愛音樂。29歲開始寫作,第一部作品《聽風的歌》,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,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《挪威的森林》在日本暢銷四百萬冊,廣泛引起「村上現象」。村上春樹作品的寫作風格深受歐美作家影響,基調輕盈,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。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「二戰後時期作家」,並譽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學旗手。
[參考網址]
格言數:23
一旦死去,就再也不會失去什麼了,這就是死亡的起點。
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,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。
不要同情自己,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幹的勾當。
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,而時間經過就是一種不可挽回的事。
他想把胸中的感念告訴對方:我們的心不是石頭。石頭也遲早會粉身碎骨,面目全非。但心不會崩毀。對於那種無形的東西——無論善還是惡——我們完全可以互相傳達。
但我那時還不懂,不懂自己可能遲早要傷害一個人,給她以無法癒合的重創。在某種情況下,一個人的存在本身就要傷害另一個人。
你再怎麼才華橫溢,也未必就能填飽肚皮;但只要你擁有敏銳的直覺,就不必擔心混不上飯吃。
僅僅是因為和別人不一樣,就可能被嫌棄。大人們的世界也差不多,但這在孩子們的世界裡表現的更直接。
兩人記憶的燭光委實過於微弱,兩人的話語也不似十四年前那般清晰。結果連句話也沒說便擦身而過,徑直消失在人羣中,永遠永遠。
孤獨一個人也沒關係,只要能發自內心地愛著一個人,人生就會有救。哪怕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。
山川寂寥,街市井然,居民相安無事。可惜人無身影,無記憶,無心。男女可以相親卻不能相愛。愛須有心,而心已被嵌入無數的獨角獸頭蓋骨化為「古老的夢」
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,其實不是,人是一瞬間變老的。
我希望的,是某一天在某一個地方偶然遇到她。比如說在路上迎面相遇,或偶然坐在同一輛巴士上。
我漸漸能意會到,深刻並不等於接近事實。
有時候,昨天的事恍若去年的,而去年的事恍若昨天的。嚴重的時候,居然覺得明天的事仿佛昨天的。
死並非生的對立面,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。
死已不再是生的對立。死早已存在於我的體內,任你一再努力,你還是無法忘掉的。
為什麼人們都必須孤獨到如此地步呢?我思付著,為什麼非如此孤獨不可呢?這個世界上生息的蕓蕓眾生無不在他人身上尋求什麼,結果我們卻又如此孤立無助,這是為什麼?這顆行星莫非是以人們的寂寥為養料來維持其運轉的不成?
網無所不在,網外有網,無處可去。若扔石塊,免不了轉彎落回自家頭上……時代如流沙,一般流動不止,我們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們站立的位置。
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終止之時,尋覓的過程亦即失去的過程。
過去曾經有過這樣的時代,任何人都想活得冷靜。
重大知識,意味重大責任。
你不可能代替誰負起責任。這裏好比沙漠,我們大家只能適應沙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