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外桃花三兩枝,春江水暖鴨先知。
3.0
|
人行猶可復,歲月哪可追?
|
人生如夢,一樽還酹江月。
|
寄蜉蝣於天地,渺滄海之一粟。
|
此生泰山重,勿作鴻毛遺。
|
誰道人生無再少?門前流水尚能西。
|
無是此靜坐一日為二日,若活七十年便是一百四十。
|
報國之心,死而後已。
|
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
|
一年好景君須記,最是橙黃橘綠時。
|
不一則不專,不專則不能。
|
事不素講,難以應猝。
|
人不可以茍富貴,亦不可以徒貧賤。
|
人無所不至,惟天不容偽。
|
以至詳之法曉天下,使天下明知其所避。
|
以邁往之氣,行正大之言。
|
似花還似非花,也無人惜從教墜。拋家傍路,思量卻是,無情有思。
|
傷生之事非一,而好色者必死。
|
其始不立,其卒不成。
|
其擇人宜精,其任人宜久。
|
冤者獲信,死者無憾。
|
出新意於法度之中,寄妙理於豪放之外。
|
合則留,不合則去。
|
名重則於實難副,論高則與世常疏。
|
呼之則來,揮之則散。
|
善用兵者先服其心,次屈其力,則兵易解而功易成。
|
善養生者慎起居,節飲食,導引關節,吐故納新。
|
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。
|
大略如行雲流水,初無定質,但常行於所當行,常止於所不可不止,文理自然,姿態橫生。
|
天下有大勇者,猝然臨之而不驚,無故加之而不怒。
|
守道而忘勢,行義而忘利,修德而忘名。
|
察消長之往來,辨利害於疑似。
|
嶺上晴雲披絮帽,樹頭初日掛銅鉦。
|
弄風驕馬跑空立,趁兔蒼鷹掠地飛。
|
得人之道,在於知人;知人之法,在於責實。
|
心欲言而口不逮。
|
忍小忿而就大謀。
|
志雖大而才不副。
|
恃大而不戒,則輕敵而屢敗;知小而自畏,則深謀而必克。
|
情發於中,言無所擇。
|
成事在理不在勢。
|
我願天公憐赤子,莫生尤物為瘡痏。
|
所種者穀,雖瘠土惰農,不生稗也;所種者稗,雖美田疾耕,不生穀也。
|
改過不吝,從善如流。
|
文章以華採為末,而以體用為本。
|
文章如精金美玉,市有定價,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也。
|
易以理服,難以力勝。
|
春宵一刻值千金,花有清香月有陰。
|
智出天下,而聽於至愚。威加四海,而屈於匹夫。
|
有名而無實,則其名不行;有實而無名,則其實不長。
|
有意而言,意盡而言止者,天下之至言也。
|
有所取必有所捨,有所禁必有所寬。
|
服人以誠不以言。
|
杳杳天低鶻沒處,青山一發是中原。
|
枝上柳綿吹又少,天涯何處無芳草。
|
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妝濃抹總相宜。
|
欲立非常之功者,必有知人之明。
|
水到渠成,不須預慮。
|
燕子樓空,佳人何在?空鎖樓中燕。
|
爭開不待葉,密綴欲無條。
|
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。
|
目有昧剛視白為黑,心有蔽則以薄為厚。
|
石榴半吐紅巾蹙,待浮花浪蕊都盡,伴君幽獨。
|
窮不忘道,老而能學。
|
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。
|
細看造物初無物,春到江南花自開。
|
羽扇綸巾談笑間,強虜灰飛煙滅。
|
聖人視天下之不治,如赤子之在水火也。
|
能前知其當然,事至不懼,而徐為之圖。
|
臨利害之際而不失故常。
|
臨大事而不亂。
|
臨戰而思生,則戰必不力。
|
自其變者而觀之,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變者而觀之,則物與我皆無盡也。
|
與君暫別不須嗟,俯仰歸來鬢未華。
|
舉大體而不論小事,務實效而不為虛名。
|
茍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。
|
菰蒲無邊水茫茫,荷花夜開風露香。
|
試登絕頂望鄉國,江南江北青山多。
|
論事易,作事難;作事易,成事難。
|
論必作,作必成。
|
穀太賤則傷農,太貴是傷末。
|
豐兇相濟,農末皆利。
|
辭至於能達,則文不可勝用矣。
|
速則濟,緩則不及,此聖賢所以貴機會也。
|
遊人腳底一聲雷,滿座頑雲撥不開。
|
達人自達酒何功?世間是非憂樂本來空。
|
雲散月明誰點綴?天容海色本澄清。
|
龍卷魚蝦並雨落,人隨雞犬上墻眠。
|
讀書不多,畫則不能進於雅;觀理不清,則畫不能規於正。
|
道足以忘物之得春,志足以一氣之盛衰。
|
一篇向人寫肝肺,四海知我霜鬢須。
|
人間何處不巉巖。
|
低昂黃金杯,照耀初日光。
|
柘袍臨池侍三千,紅妝照日光流淵。
|
重重疊疊上瑤臺,幾度呼童歸不開。剛被太陽收拾去,卻教明月送將來。
|
陰陰日光淡,黯黯秋氣蓄。
|
生、死、窮達,不易其操。
|
小惡不容於鄉,大惡不容於國。
|
匹夫見辱,拔劍而起,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。
|
慎重者,始若怯,終必勇;輕發者,始若勇,終必怯。
|
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。
|
大勇若怯,大智若愚。
|
古之成大事者,不惟有超士之才,亦有堅忍不拔之志。
|
退一步安樂法,說三個好喜歡緣。
|
來而不可失者時也,蹈而不可失者機也。
|
慎重則必成,輕發則多敗。
|
世事今如臘酒濃,交情自古春雲薄。
|
有客無酒,有酒無餚;月白風清,如此良夜何?
|
酒困路長唯欲睡,日高人渴漫思茶。
|
交淺言深,君子所戒。
|
故人各在天一方,相望落落如晨星。
|
故人應在千山外,不寄梅花遠信來。
|
登高回首坡壠隔,惟見烏帽出復沒。
|
墻裏鞦韆墻外道。墻外行人,墻裏佳人笑。笑漸不聞聲漸悄,多情卻被無情惱。
|
生、死、窮、達不易其志。
|
人生到處知何似,應似飛鴻踏雪泥。泥上偶然留指爪,鴻飛哪復計東西。
|
世事如今辣酒釀,交友自古春雲保。
|
發奮識遍天下字,立志讀盡人間書。
|
舊書不厭百回讀,熟讀精思子自知。
|
書富如入海,百貨皆有。人之精力,不能兼收盡取,但得春所欲求者爾。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。
|
六經三史,諸子百家,非無可觀,皆是為治。
|
博觀而約取,厚積而薄發。
|
退筆如山起足珍,讀書萬卷始通神。
|
粗繒大布裹生涯,腹有詩書氣自華。
|
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
|
故書不厭百回讀,熟讀深思子自知。
|
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
|
古之立大志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。
|
用於國有節,取於民有制。
|